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即将面世

似乎从二十一世纪开始,全国各个地方都开始对文化进行“深度挖掘”,目的无非是两个,一是促进旅游业,一是增强市民的文化归属感和文化品位。

在前几日哈尔滨火炬传递的时候,传递路线与中央大街擦肩而过却没有在电视银屏中留下任何印象,不由令人遗憾,对于更多的观众而言,似乎只好期待央视一套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(陆毅版)上映才能观察到大街全景了。中央大街在哈尔滨乃至在亚洲的地位,和街道两侧独特的西方建筑艺术是分不开的。不过那都是舶来品,虽然精彩却总是会笼罩一层殖民的色彩。据近期的消息,哈尔滨“中华巴洛克”建筑群一期保护开发工程这个月底就要竣工了,可以说那是一个比中央大街更具震撼力的大作。

什么是巴洛克

巴洛克一词为“不规则的珍珠”,古典主义者用此形容那些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。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,立面山花断开,檐部水平弯曲,墙面凹凸度很大,装饰丰富,有强烈的光影效果。意大利罗马耶稣会教堂被称作是第一座巴洛克建筑。在哈尔滨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就是道里教育书店(下图)和南岗秋林公司。
 

中央大街 教育书店

巴洛克建筑的特点

巴洛克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“过度奢华”,或者称为“过度装饰”。这一点在结构设计师那里是完全不讨好的,因为几乎所有装饰都不能为结构强度提供任何有益的支持——仅仅增加荷载负重而已。不过,就像乾隆一定要发展百花不留地的瓷器一样,在西方那个极尽奢华的年代,巴洛克几乎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目标。

中华巴洛克的由来

中华巴洛克是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提出来的。西泽泰彦在《哈尔滨近代建筑的特色》一文中,将哈尔滨近代的中国系建筑分为两类,一类是“符合中国古代建筑样式规范”的“中国样式”建筑,另一类是“基于中国工匠对西洋古典建筑样式的理解而造就出来的”,西泽泰彦将这类建筑称为中华巴洛克。西泽泰彦认为,“这类建筑的外观构思基于西洋巴洛克式,但附加的装饰则是在属于古典系的巴洛克式建筑中不曾见到的。”

当然,主要原因是1920年前后,大量的中国富商来到哈尔滨松花江沿岸附近做生意,为了体现自己的成功、富有和大气(其实和现在很多人一定要建摩天大楼是同样的心理),于是雇佣中国工匠按照西方样式修建了这种西方风格+中国传统装饰的建筑风格。

中华巴洛克的特点

这方面我不是行家,建筑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待深入学习,这里暂且借用哈工大专家的一番评论说明问题吧。

    中华巴洛克建筑最主要的特征还体现在建筑构件和细部装饰上。梁玮男在分析中华巴洛克建筑特点时说,从整体上看,中华巴洛克强调立面的水平和垂直的划分。水平划分为三段,即底层底座、二层、檐口及女儿墙。垂直方向也可以分为三部分,即主入口和左右两翼。立面的这种处理使建筑形象更加有序。中华巴洛克特别强调主入口的处理,位于街角的建筑,主入口都在街角的转角处,二层用悬挑的阳台加以强调,这类阳台有的用铸铁的曲线栏杆构成,向外突出呈花瓶状。还有的用砖砌成曲线形阳台板,同时间隔曲线形铸铁栏杆。主入口上下有两层门柱,有时用单倚柱,有的用双倚柱。窗子是中华巴洛克建筑装饰的又一个重点,矩形的窗子上方两个直角常被抹成圆角,一层和二层的窗子形成对位,但二层的窗子常被窗柱一分为二,每一部分呈窄长形,窗子四周雕有窝卷、人像、花朵或枝叶,而每扇窗子的装饰都有变化,看起来令人眩目。窗柱以半圆形倚柱为主,柱身有凹槽,缠绕螺旋形上升的飘带,极富动感。中华巴洛克的檐壁常被分成一列矩形组,有的装饰简单的线条,有的装饰象征富贵的铜钱,有的装饰松、竹、梅等图案,装饰手段极尽奢华。 

    欣赏中华巴洛克建筑,还要注意看它的女儿墙。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女儿墙形态各异,美不胜收。有的女儿墙用独立的砖砌墙垛,主入口的上方进行特别处理。这些女儿墙有的以曲线构成,墙垛之间或独立,或以铸铁栏杆相连。还有的女儿墙用砖砌成不同的镂空图案,不同单元的镂空图案不同,并不追求装饰的对称。
 

简单说来,可以总结为:建筑的外立面上,保留西方巴洛克建筑的精美造型和装饰手法;而雕花图案则是应用中国传统蝙蝠、牡丹、如意、铜钱等传达福、禄、吉祥的文化元素。庭院内部保留了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形式,有天桥、天井,每一个院落都用回廊贯穿,粉刷的清水砖墙与庭院步道砖共同构成灰色的主调。这一切构成了“前点后宅”的基本格局。
 

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意义和地位

中华巴洛克建筑并不只有哈尔滨有,在沈阳、北京也能见到一些,但数量较少,没能形成规模。哈尔滨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不但建筑群落大,而且相对完整,甚至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的老字号。现在时兴文物热,“唯一性”是文物最大的价值,这样的建筑群是世界唯一的,意义自然非同寻常。

下面给出几张图片以供参考

中华巴洛克

中华巴洛克组合图

   

典型窗结构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典型立面结构片段

道外区老照片

道外区老照片

 

长河

在曾经的博客时代,是“首个桥隧工程领域独立博主”,目前是一名默默耕耘的普通高校教师。一家之言,仅供参考,未必成熟、绝不权威。

相关推荐

WordPress › 错误